ian

圈子不同,何必强融。



      我想很多人曾经都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每天都在应付着朋友的邀约、聚会、饭局。兴致盎然直到索然无味。每当热闹散尽回家的时候,总是会莫名其妙的觉得更孤单,躺在床上就好像一次聚会就散尽了所有的力气。但是第二天依旧是乐此不疲的游转于不同的聚会地点。和哥们高谈阔论觥筹交错,和姑娘眼神暧昧左拥右抱。只不过,却越发觉得空洞。


      现在很多人,都换了孤独症,交朋友,只是因为自己孤单。就好像一旦稍微静下心来变会觉得全世界只有自己的那种骨子里的落寞和孤单。这种孤单是发自内心的,并不会因为外在的嬉笑怒骂或者交友遍天下就让自己不孤单。原因很多,可能是自己的性格使然,可能是自己的工作导致。这个时候,朋友在某个角度定义其实只是排遣孤单的工具,需要了,一个电话召唤下,自己热闹了,或许根本想不起那些朋友。其实,我一直认为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会觉得孤单,朋友是在志趣相投的领域不经意的偶遇之后依旧可以交心交谊,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人气而随意结识的群体,朋友是有阶段的,少时的两小无猜,长大后的亲密无间,工作后的志同道合,乃至人生的莫逆之交。而且一切都是基于自己的成熟度和环境的造就,而不是随便两个人彻夜长谈一次之后就会成为可以推心置腹的相见恨晚。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是觉得好友至交的重要性。而其他朋友,仅仅只是朋友。生活上工作上事业上感情里或许你们总能在一点上达成共识走的很近,但是扔下这点共识或许你们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样的友情其实很脆弱,而且需要不断的维护,直到有一天连你自己都觉得可笑。甚至于,很多友情是基于站在统一立场,比如你和某人都站在另一个人的对立面,很可笑的是你和某人竟能因此成了好友!这种畸形的捆绑导致的人性架空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它扔掉了中立的客观判断的能力。


      有时候,当我们在微博上关注某一位自以为是朋友的好友后,发现其实对方并未关注你。原来真的只是自以为的好朋友。

      当我们拨出存着的号码时,接通后对方却在问你是哪位。或者根本就成了空号,再或者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朋友怎会换了号码而不告诉你呢?原来你早就被他剔除了朋友圈。

      当我们加了一些人的联系方式,其实根本一次都没联系过。原来我们都有着搜集癖。

      当我们收到某一个人的请帖,才发现原来并不熟。只是在逢年过节各种日子里才会因为简单的走人情而联系一下。 原来,我们被很多人情世俗和习惯捆绑成了朋友。

      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或许才会想到原来有这么一位朋友。虽说朋友是人生的一道助推器,但是如果你看成是火箭助推器一次性用完就扔的,那几本也就没救了。

     当我们伤心难过想找人倾诉的时候,翻翻联系人,会不会才发现原来竟没有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的听众?

     当我们发翻着微信好友的朋友圈,才发现被屏蔽了。我想,现在大家都忙,实际接触又少,屏蔽朋友圈其实就是屏蔽了朋友对你生活的了解,你可以想下,你身边所有的朋友,如果本身联系不多,不去看朋友圈的话,你对你朋友的现状有多少?其实屏蔽一些敏感的可以理解,但是全部屏蔽,那和留一个手机号码有什么区别?又何必多一个联系方式?如果担心失联,似乎和你屏蔽的做法又不匹配。自己将心比心。为什么你会屏蔽一个人?微商除外。


      有一些人,总是习惯留对方号码,递自己名片,也不管是不是和对方刚认识,恨不得交遍天下好友。也有一些人,朋友很多,多到令人发指,联系人翻半天都还翻不完。只是真的都各个交好么?还是,只是一些因为工作、生活用的到或者应急的备胎?有朋友好走路这句话现在竟然变成了另外一种味道。我觉得联系人分组真的是很现实的玩意儿。他可以把你的朋友分出个等级,分出个主次,甚至可以分出人心!很多人把友情看的太廉价也太容易,以为有过一次交换故事的经过便看成是走心的开门砖。以为吃吃喝喝、随便搭搭话就和别人成为朋友,拍拍肩膀就能交心交谊。为什么说现在的感情越来越不纯粹,只是因为捆绑了太多,当本身感情不再单纯的时候,我们又怎能去奢望友情变得真挚呢?


      世界这么大,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和自己心照神交默契无敌?有太多人根本就不能在彼此的世界里存活多久,价值观、人生观、感情观、工作观、各种观都完全不同的人,真的有认识和深交的必要么?往往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错误的友情之下才有了这么多的无形和实际的伤害,为什么会有背后插刀和背后闲言?就是因为三观不同,彼此得不到更深入的认同。年轻气盛一心闯荡世界的人,是很少深交那些每天谈论婚丧嫁娶八卦小故事的朋友,而那些安于现状家长里短的人也很少会深交那些每日奔波于理想并为之努力的人。或许内心深处有着某些共识,但毕竟现实影响着价值观,也会慢慢淡去。所以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和三观不匹配的人多待一秒钟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有些人可以被归类为朋友,但有些人仅能止步于同事或者伙伴或者有着利害关系的人。


      我经常劝散不劝和。我的观念是。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感情,一旦你苦恼于感情将散,事实上散的预兆已经很明显。这个时候你应该想的更多的是如果散会怎么样,为什么会散,或许会茅塞顿开找到了弥补的办法,又或者明白其实散了也无妨。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是谁的救世主,我们救不了别人,甚至都救不了自己。一个人能活到这么大。还有什么过不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认识了新的朋友,总觉得和他们是合得来的,却不料别人私下根本没有把你纳入圈子里,有活动也好,有心事也好,你都不会被选为参与者。好多看起来的投缘不过是逢场作戏,不要以为你掏心掏肺拼命示好,别人就会善待你的友谊,回应你的付出。有时候,一群人聊的事情,其实你根本不感兴趣,但是还是想要插嘴去附和,以为别人会因此而注意到你,其实到头来,都是自己在演独角戏。有时候,我们得学会审时度势自我衡量,和自己不匹配的人事物,能不参与就不参与。和自己不搭调的聚会游玩,能不参加就不参加。那些看起来会拓展自己交际圈多认识一些朋友的途径,其实只是让自己更自卑、更孤单、跟无趣的一次经历而已。与其如此,还不如多去认识一些有着共同点的朋友,参加让自己得到实际收货的活动。做一个出色的人,吸引出色的朋友和圈子,这样,你才会更强大。


      人活在这个世界,怎会没有朋友,朋友是因为气场相合才彼此吸引,而不是刻意为之。我的一些好朋友,当然没有以前的歃血为盟桃园结义,更不会昭告天下我们是朋友!但为什么却依旧交往得很开心,即使半年甚至一年不联系,通个电话一就可以聊着个把小时,即使逢年过节并无问候,可平常联系不断?现在的人,真的往往只是在逢年过节发个信息,有事想到你,仅仅靠微信QQ偶尔发发垃圾信息求个赞发个红包来维系。这么一种关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我想这只会让友谊变得廉价。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一直是我看过最好的关于友情的价值观。


      其实,只要我们做个简简单单的人,不去媚俗,不去讨好对方,不去刻意。真正的朋友,会因为你的美好接受你,而不是因为你的讨好和刻意才将你纳入交往名单。不需要讨好全世界,只需要等待被你品质吸引的人,主动且乐意和你走到一起。


     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此就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3)
热度(2)
©ian | Powered by LOFTER